慢性鼻窦炎药物及外科治疗--新熹医疗
慢性鼻窦炎药物及外科治疗
作者: admin   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15-11-14 22:16   3074 次浏览   大小:  16px  14px  12px
对于慢性鼻一鼻窦炎应当采取多方式治疗,其中包括药物治疗、变态反应治疗和手术治疗。

成年人慢性鼻一鼻窦炎病因复杂,目前已知的相关因素包括:①细菌感染:急性鼻一鼻窦炎与细菌的关系基本上没有争议,但是细菌感染与慢性鼻一鼻窦炎的关系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,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细菌感染;②真菌感染:现在知道,如果采用敏感的培养方法,几乎在所有的慢性鼻-鼻窦炎患者中都能发现真菌。但2005年的一项研究证实,应用抗真菌药物不能改善慢性鼻.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和放射学体征;③变态反应:不少学者认为,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-鼻窦炎有相关性。大约53%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同时有慢性鼻一鼻窦炎,这是临床上采用抗变态反应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的理论依据;④黏液纤毛传输障碍:临床上通过盐水冲洗和应用黏液稀化促排剂,以改善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的黏液纤毛传输功能;⑤解剖畸形:对于慢性鼻.鼻窦炎患者施行手术的目的就是要矫正鼻腔、鼻窦的解剖畸形,如鼻中隔偏曲、中鼻甲气化、下鼻甲肥大等。总之,临床上对慢性鼻一鼻窦炎的治疗针对的就是这些已知的相关因素。

对于慢性鼻一鼻窦炎应当采取多方式治疗,其中包括药物治疗、变态反应治疗和手术治疗。
()药物治疗
常用以下几大类药物:抗生素、减充血剂(经鼻或口服)、糖皮质激素(经鼻或口服)、分泌物化解或稀化药、抗组胺药和盐水冲洗。
1.抗生素:根据美国的资料,19851992年,因鼻-鼻窦炎的诊断而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占应用抗生素的疾病分类的第5位。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,细菌的耐药性增强,使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更加困难。对于急性鼻窦炎,最常用的药物包括:阿莫西林(amoxicillin)伴或不伴克拉维酸(clavulanate acid)。此外,还可以应用头孢菌素类、大环内脂类以及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。推荐的用药时问至少为14 d,或者在症状消失以后再继续用药7 d。对于慢性鼻一鼻窦炎,推荐使用的抗生素包括:阿莫西林+克拉维酸、克林霉素、氯霉素、甲硝唑+大环内脂类药物以及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。其他有效的、必须经静脉给药的药物有:头孢西丁(cefoxitin),头孢替坦(cefotetan)、头孢美唑(cefmetaz01e),以及碳青霉素烯类(carbenems)药物。如果有需氧革兰阴性细菌感染,如绿脓杆菌,还可以应用第四代头孢菌素,例如头孢吡肟、头孢他啶,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。用药时间一般为46周,也可以延长到10周、3o。由于用药时间长,费用昂贵,以及效果不理想等原因,许多医生认为,手术引流是慢性鼻-鼻窦炎治疗的主要依靠。目前认为,引流不畅是慢性鼻一鼻窦炎形成的主要原因,矫正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有利于缓解感染和防止复发。如果单纯应用抗菌药物,而不做手术引流炎症就不能很快地恢复,原因在于:鼻窦黏膜存在慢性炎症,使抗生素不能达到适当的药物浓度;炎性鼻窦内pH值和氧张力降低,妨碍了抗生素的活性,尽管抗生素浓度很高,但仍然有细菌存活。
在耳鼻咽喉科文献中,目前报道比较多的是长期、小剂量应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(罗红霉素、克拉霉素、红霉素)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。2006年,一项双盲、随机分组、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,罗红霉素,每日1次,150 mg/次,连续口服3个月,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鼻.鼻窦炎患者的症状。另外,手术后应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也有良好的效果。2002年,cervin等对鼻窦手术后仍有症状的17例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给予长期、小剂量的红霉素治疗(红霉素250 mg2次/日,或克拉霉素250 mg1次/日),连续应用3个月,如果症状无改善,则放弃治疗;如果症状有改善,则连续应用12个月。17例患者中12例对治疗有反应,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(糖精试验、纤毛搏动频率、内镜检查)均有改善。cenrin等认为,长期、小剂量的红霉素治疗对手术后症状不改善,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()抗生素效果不好的持续性慢性鼻.鼻窦炎患者有良好的效果。
2.减充血剂: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减充血剂主要有0.5%~2%的麻黄素、滴鼻净和盐酸羟甲唑啉鼻腔喷雾剂。按照目前的观点,应当减少或限制减充血剂的使用。因为,常规口服减充血剂有造成全身血管收缩的危险,长时间鼻腔局部应用减充血剂有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。最近,国内专家也有关于限制滥用麻黄素类鼻腔减充血剂的建议。
3.局部糖皮质激素:由于局部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、抗水肿作用,能够在炎症的各个阶段发挥控制炎症的作用,已成为治疗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的主体药物。鼻腔局部应用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有以下几种: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(内舒拿)、布地奈德鼻喷雾剂、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和丙酸倍氯米松喷雾剂。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黏膜炎症和()水肿,手术后应用可以防止或延缓鼻息肉复发。
4.抗组胺药:目前常用的口服的抗组胺药包括:氯雷他定(开瑞坦)、地氯雷他定(恩理思)、依巴斯汀、西替利嗪等。鼻腔局部应用的抗组胺药有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。
5.黏液稀化促排剂(mucolytics):黏液纤毛传输障碍是慢性鼻一鼻窦炎可能的病因之一。这类药物主要有仙璐贝、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、盐酸氨溴索等。据有关资料报道,仙璐贝的作用机制是:化解分泌物、抗病毒、免疫调节以及抗炎抗水肿,这些作用有利于恢复纤毛的正常摆动,有助于分泌物的稀化和排出,从而促进病变的恢复。
6.盐水冲洗:根据目前的观点,应用高渗盐水(2)冲洗鼻腔,对缓解慢性鼻一鼻窦炎的症状有良好的辅助作用∞1。高渗盐水冲洗的作用包括:①增强黏液纤毛传输功能;②减轻黏膜水肿;③减少炎性介质;④有效地清除鼻腔细菌;⑤机械性清理鼻腔浓缩的黏液。高渗盐水(2)冲洗适用于慢性鼻一鼻窦炎、变应性鼻炎、鼻后滴流(postnasal d)、老年性鼻炎和鼻黏膜充血(nasal congestion)2006La曲彻chi等提出,预防性应用局部糖皮质激素、鼻盐水冲洗、抗组胺药、黏液稀化促排剂等可以减少感染的危险,从而减少抗生素的应用。
()变态反应治疗
若变态反应是慢性鼻一鼻窦炎明显的致病因素时,就可以选择抗变态反应治疗。
1.抗组胺药:即抗过敏药,根据剂型的不同,抗组胺药可分为口服剂型和鼻用剂型。根据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,可以大致分为第一代、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组胺药。第一代抗组胺药主要包括:扑尔敏、苯海拉明、赛庚啶等。第一代抗组胺药有明显的镇静效应;第二代抗组胺药主要包括: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咪唑斯汀、依巴斯汀、美喹他嗪、特非那定、阿司咪唑等,第二代抗组胺药因有心毒性风险,其所属特非那定(tenadine)和阿司咪唑(astemizole)已经退出市场;第三代抗组胺药主要包括:地氯雷他定,左西替利嗪等。
2.肥大细胞稳定剂(mast cell stabilizer):主要有色甘酸钠、色羟丙钠、酮替芬等。
3.抗白三烯素(antileukotrienes):可以改善鼻腔通气状况,且有抗炎作用,但综合疗效不如鼻用糖皮质激素。
4.免疫治疗(immunotherapy):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,如泼尼松、地塞米松,以及环磷酰胺、硫唑嘌呤等。这类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,一般不用做常规用药。
()手术治疗
对于药物治疗不能解除慢性鼻一鼻窦炎症状的患者,应当考虑手术治疗。手术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恢复鼻腔、鼻窦接近正常的解剖状态,特别是在窦口鼻道复合体部位。我们认为,只有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,才能达到功能正常,但手术应注意以下事项。
1.微创手术:鼻黏膜非常娇嫩,手术时应轻柔操作,尽量避免损伤。如损伤严重,不仅术中出血多,而且术后鼻黏膜肿胀不易消退,还可能造成鼻腔粘连。
2.功能性手术:手术中能保留的结构(如中鼻甲)和黏膜一定要保留。保留的黏膜可以作为黏膜再生的来源,有利于术腔尽快上皮化。如果使术腔“骨骼化”,手术后可能会有大片“囊泡”形成。
3.早期手术:应强调对慢性鼻窦炎的早期手术,特别是伴有鼻中隔偏曲、窦口鼻道复合体异常的慢性鼻-鼻窦炎应尽可能早期手术。通过早期手术矫正鼻腔、鼻窦的解剖畸形,有可能达到持久的治愈效果。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一鼻窦炎有一定关系,目前认为,鼻中隔偏曲诱发慢性鼻.鼻窦炎有以下几种的假说:①机械性;②空气动力学;③改变鼻窦通气和窦内压力;④影响黏液纤毛传输系统"J。我们认为,除以上因素外,鼻中隔偏曲还与鼻腔的代偿性改变有关,例如中鼻甲肥大、中鼻甲曲线反常或气化、钩突增生肥大、下鼻甲肥大等。在临床工作中,只有同时矫正鼻中隔偏曲,恢复鼻腔、鼻窦的正常解剖结构,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的效果。
在最近的国外文献中,对于慢性鼻一鼻窦炎的内镜手术有以下几个热门话题:
1.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问题:以前,接受鼻部手术的患者最痛苦的是鼻腔填塞(凡士林纱条),不仅填塞时疼痛,取出填塞物时患者更紧张,还有造成再次出血的可能。随着填塞材料的更新,手术后患者的痛苦越来越小。目前,应用填塞物更多的是作为隔离物,支撑中鼻道,而不是用作止血。2004年,0dandi等∽o提出,如果手术前、手术中采取适当措施,以减少出血,大多数鼻内镜手术没有必要进行鼻腔填塞,这样不仅减轻或避免了患者手术后的不适、而且减少了医疗费用。2006年,Eliasharp o再次提出这个问题,他们的论文题目是“内镜下鼻窦手术:鼻腔填塞真的有必要吗?”。Eliashar等认为,局部麻醉和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,细心微创手术可以减少鼻腔填塞的需要,从而减轻了患者的不适、手术后并发症,以及手术费用。在这篇文章中,Eliashar等还提出另一个问题,若有可能,应当采取局部麻醉。对于填塞问题,应视病变程度、手术范围和患者自身状况,决定是否填塞。目前多数人仍主张手术后做鼻腔填塞,以免出血。今后,随着患者鼻窦炎病情越来越轻,手术后不做鼻腔填塞也许是有可能的,或许这就是鼻内镜手术的发展趋势。
2.鼻内镜手术后复查、换药问题:鼻内镜手术后频繁换药、复查,患者和医生都感到烦琐,而且每次清理、换药,还可能造成新的损伤。按照目前的观点,手术后24 d就开始鼻腔、鼻窦清理,以后每周1次,连续46周。1999年,Femandes¨叫提出,慢性鼻窦炎患者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,仅在手术10 d后应用高渗盐水冲洗鼻腔,不做其他护理(换药或清理),也不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,手术成功率在95%以上。我们的患者大部分来自外地,定期复查、换药有实际困难。我们只是在手术后710 d在内镜下清理术腔1次,2周以后再清理1次。然后,再根据患者术腔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还要继续清理换药。手术后换药两次即可,至少对于大多数患者是如此。手术后术腔良好愈合的关键在手术过程中(如:操作轻柔,正确处理鼻腔、鼻窦不正常的解剖结构等),而不完全在于手术后换药和手术后用药,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有待于今后继续观察研究。
3.手术技术:在手术技术方面,人们关注比较多的是额窦手术,因为上颌窦和蝶窦手术已经基本上趋于成熟。修正手术具有相当的难度,对于这样的患者,不仅要提高手术效果,还要避免出现并发症。电动切削器械和影像导航系统的应用也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。
4.慢性鼻一鼻窦炎手术与知情同意书:由于鼻窦的解剖位置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,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还是时有发生,包括出血、粘连、嗅觉丧失、脑脊液鼻漏、眼眶损伤、失明和死亡。根据美国的资料,大约30%的涉及鼻窦手术的诉讼与没有很好地做到知情同意有关。因此,手术前医患沟通、签定知情同意书十分重要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鼻窦炎疾病介绍